李世民經(jīng)典語錄大全
1、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見興衰;以人為鏡,可以知得失。
2、君者,舟也;人者,水也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
3、驕奢生于富貴,禍亂生于微忽。
4、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
5、凡事皆須務(wù)本,國以人為本,人以衣食為本,凡營衣食以不失其對為本。
6、為政之要,惟在得人,用非其才,必難致治。
7、今所任用,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。
8、直言鯁議,致天下太平。
9、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,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
10、映云光暫隱,隔樹花如綴。
11、一朝春夏改,隔夜鳥花遷。
12、夫君者,儉以養(yǎng)性,靜以修身。儉則人不勞,靜則下不擾。人勞則怨起,下擾則政乖。人主好奇技淫聲、鷙鳥猛獸,游幸無度,田獵不時。
13、日麗參差影,風傳輕重香。
14、官在得人,不在員多。
15、性懷辨慧,非積學不成。
16、睿智聰明,守之以愚。
17、家住遙遙一點紅, 飄飄四下影無蹤。 三歲孩童千兩價, 保主跨海去征東。
18、食為人天,農(nóng)為正本。
19、治安之本,惟在得人。
20、昔乘匹馬去,今驅(qū)萬乘來。
21、開直言之路,廣不諱之門。
22、王者以天下為家,何必物在陵中,乃為己有。今因九嵕山為陵,不藏金玉、人馬、器皿,用土木形具而已,庶幾好盜息心,存沒無累。
23、朕聞以德下人者昌,以貴高人者亡。是以五岳凌霄,四海亙地,納污藏疾,無損高深。志沖欲以匹夫解位天子,朕若有罪,是其直也;若當無罪,是其狂也。譬尺霧障天,不虧于大;寸云遮日,何損于明!
24、以奇為正者,敵意其奇,則吾正擊之;以正為奇者,敵意其正,則吾奇擊之。使敵勢常虛,我勢常實。當以此法授諸將,使易曉爾。
25、歸語爾可汗,我父子東征,能寇邊者可即來。
26、君依于國,國依于民??堂褚苑罹q割肉以充腹,腹?jié)M而身斃,君富而國亡。
27、選賢之義,無私為本。
28、理人必以文德,防邊必以武威。
29、民為邦本,本固邦寧。
30、甲兵之設(shè),義在止戈。
31、遠饞佞,近忠良。
32、卿能執(zhí)法,朕復何憂。
33、戡亂以武,守成以文,文武之道,各隨其時。卿謂文不及武,斯言過矣。
34、朕昔受委專征,民間遂有此曲,雖非文德之雍容,然功業(yè)由茲而成,不敢忘本。
35、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,然卒降匈奴,其功尚得書竹帛。靖以騎三千,蹀血虜庭,遂取定襄,古未有輩,足澡吾渭水之恥矣!
36、戎狄為患,自古有之。陛下以圣武龍興,光宅中夏,精兵百萬,所征無敵,奈何以胡寇擾邊,遽遷都以避之,貽四海之羞,為百世之笑乎!彼霍去病漢廷一將,猶志滅匈奴;況臣忝備籓維,愿假數(shù)年之期,請系頡利之頸,致之闕下。若其不效,遷都未晚。
37、中國百姓,實天下之根本,四夷之人,乃同枝葉,擾其根本以厚枝葉,而求久安,未之有也!
38、今中華強盛,徒兵一千可敵夷狄數(shù)萬,夷雖眾,有何懼哉!
39、耕夫碌碌,多無隔夜之糧;織女波波,少有御寒之衣。日食三餐,當思農(nóng)夫之苦,身穿一縷,每念織女之勞。寸絲千命,匙飯百鞭,無功受祿,寢食不安。交有德之朋,絕無義之友。取本分之財,戒無名之酒。常懷克己之心,閉卻是非之口。若能依朕所言,富貴功名可久。
40、若家給人足,朕雖不聽管弦,樂在其中矣。
41、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
42、天下英雄入我轂中矣!
43、民愁則國危,國危則君喪矣。
44、君依于國,國依于民,刻民以奉君,猶割肉以充饑,腹飽而身斃,君富而國亡。幫人君之患,不自外來,常由身出。夫欲盛則費廣,費廣則賦重,賦重側(cè)民愁,民愁則國危,國危則君喪矣。
45、可愛非君,可畏非民;天子者,有道則推而為主,無道則棄而不用!
46、丈夫以意氣相期,勿以小疑介意。
47、會須殺此田舍翁!
48、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,而朕愛之如一也??梢娢幕手貞?,不愧天可汗之名也。
49、致安之本,惟在得人。
50、取本分之財,戒無名之酒。常懷克己之心,閉卻是非之口。若能依朕所言,富貴功名可久。
51、凡事皆須務(wù)本,國以人為本,人以衣食為本,凡營衣食以不失其對為本。
52、慷然撫長劍,濟世豈邀名。
53、心隨朗月高,志與秋霜潔。
54、官在得人,不在員多。
55、朕聞以德下人者昌,以貴高人者亡。是以五岳凌霄,四海亙地,納污藏疾,無損高深。志沖欲以匹夫解位天子,朕若有罪,是其直也;若當無罪,是其狂也。譬尺霧障天,不虧于大;寸云遮日,何損于明!
人物資料
唐太宗李世民(公元598年1月28日【一說599年1月23日】-公元649年7月10日),祖籍隴西成紀,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,唐朝第二位皇帝,杰出的政治家、戰(zhàn)略家、軍事家、詩人。
李世民少年從軍,曾去雁門關(guān)營救隋煬帝。唐朝建立后,李世民官居尚書令、右武候大將軍,受封為秦國公,后晉封為秦王,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、劉武周、竇建德、王世充等軍閥,在唐朝的建立與統(tǒng)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。
公元626年7月2日(武德九年六月初四),李世民發(fā)動玄武門之變,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、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,被立為太子,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,李世民即位,改元貞觀。
李世民為帝之后,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,對內(nèi)以文治天下,虛心納諫,厲行節(jié)約,勸課農(nóng)桑,使百姓能夠休養(yǎng)生息,國泰民安,開創(chuàng)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。對外開疆拓土,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龜茲、吐谷渾,重創(chuàng)高句麗,設(shè)立安西四鎮(zhèn),各民族融洽相處,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,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(chǔ)。
公元649年7月10日(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),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,享年五十二歲,在位二十三年,廟號太宗,葬于昭陵。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,有墨寶傳世。